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9:22    次浏览
过年的时候回农村老家,感受到的是什么?热闹而轻松。在家里呆了十几天,整个人也变得慵懒了,早上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来,没有让妈妈给我们做饭,就想享受睡觉睡到自然醒的状态。而当我们回到城市的时候,又切换到了战斗的状态,神经是紧绷着的,工作的压力是时刻围绕着的,不是放松就能放松的,大城市的节奏逼着你必须这样子,必须像骆驼祥子一样每天都要出去拉车,拉不到车心里自然是苦闷,一天的饭钱没有着落,拉到了车倒是有些许安慰。年轻力壮的时候倒是可以怎么过着,不过当我们也像祥子一样看见拉车的老者年岁已大,有或者有个头疼感冒腰酸背疼什么的,又该如何生计?不是我们奢求太多,那应该是我们赚的太少。其实我不喜欢呆在农村生活,农村的生活确实安逸,安逸的同时却葬送了奋斗的激情。当一个堂弟常常跟我说要出去闯荡却迟迟不能的时候,我知道安逸的生活已经退却了他飞翔的能力,自从不上学父母就让他子承父业,继续养猪,当行情不好的时候,不能赚太多钱的时候,他就想要出去工作,想再找到一个出口。看得出来,心里是有抵触大城市的快节奏的,我们常常去逃避我们应该面对的生活,逃避让我们暂时轻松,却并没有解决问题。我有一个观点:每一个环境的背后都有一只无形的手,这只手不受我们的意志所控制。进入到这个环境是这样的状态,进入到那个环境就是另外一个状态。但是我们常常用逃避来对待另一个状态,因为之前的状态我们太熟悉了,在那里面我们是自由的是安全的,因此不愿意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来融合自己。老家有一个词儿叫做“门蹲儿虎”,说的是在家里多能耐,出来门却混不开,甚至找不到东南西北。在家里看谁都不顺眼,就觉得全村自己是最精明的最能干的。其实是自己的眼界太小了,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,对于外面的世界来说,实质上渺小到可有可无,人一旦自大起来,往往连自己都认不清自己。不喜欢农村里的东家长西家短的,村里总会有那么一群人,没事的时候说说李家的媳妇儿不好啦,王家的人没出息啦。我们称其为“等死队”,吃饱了没事干就在太阳底下等待死神的召唤。我常年不在家的,有时候回家看见小孩子满口脏话,说的还一套一套的,我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的教育呢,当你去看他们的父母的时候,你就知道答案了,嘴里也是一个“兔孙兔孙”的叫嚷着,恨不能从东街传到西街。小孩子最容易有样学样啦,为什么有的演员能那么出色,有的作家写出来的小说发人深省,因为家里就是演艺世家和书香门第,从小耳濡目染,长大之后加上后天的努力自然要出类拔萃,在鸡群中鹤然独立。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眼界。做父母的不能总是指责孩子没有做好,应该指责的是我们自己没有成长,自己成长了,孩子的素养便会被这种环境背后的那只无形的手推动着。有的小孩子光是看一眼就能让你喜欢上,有的小孩子为什么你不喜欢,没有家教!如果让别人说你的孩子没有家教,那么父母的脸上是无光的。你可能文化学历不够高,但是不能没有家教。大家都把孩子带到城市,送到最好的学校,为的就是给孩子更高的眼界。在看《出彩中国人》和《最强大脑》的时候,我的感觉是,一个个几岁的孩子怎么那么多才多艺,在比赛的时候怎么那么的淡定和沉着,因为他们见识过的多了,敢于表现自己的才能。而有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,你让他表演一个节目,他是胆怯的害羞的,还会拉住父母的衣角,然后躲在父母的身后。在张艺谋的电影《一个都不能少》中,我们看到学生们的教室是破的,书桌是破的,上课的时候是吵闹的,不同年纪的学生挤在一个教室里,教完了小班教大班。后面大家去商店里,几十个学生一人一口分享着三罐“很贵”的可口可乐时,我的心是被触动的,我在想自己又能给我即将出生的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环境。坐不同的火车你会发现环境情况是不同的,普通的列车上总是拥挤的,垃圾满地,喧闹声一阵压过一阵,各种气味混杂在空气当中,彻底洗礼着你的五脏六腑。换做是动车抑或高铁的时候,环境则相对干净清洁,不拥不挤,人群相对安静不少,整个人的心情也好了不少。是人变了嘛,环境不同而已。无论是好的环境还是差的环境,每一种气氛都会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,也会影响到你变成“鸡”还是“鹤”。